话题阅读量破2亿,登上热搜,演员热依扎、众多KOL共同发声……3月25日,一个关于#这届父母太会了#的话题引爆社交网络。截至发稿前,话题参与讨论数已经破万,不少网友留言:句句戳心!究竟是什么让全网都在讨论如何当爸妈呢?
随着90后成为育龄人口主力,他们所信奉的育儿观念已经与老一辈的大不相同。为了帮助新生代父母表达心声,破除育儿陈见,3月23日,母婴新消费品牌Babycare联合《中国妇女报》,在杭州地铁市民中心站,发起了一场针对不合理育儿观念的“开撕”活动。60个耳熟能详的育儿观念以标签的形式被粘贴在墙上,路过的市民可以通过撕掉标签表达自己对于某个观念的不认同。这种“撕掉不合理标签”的特别方式一方面揭示了新旧育儿观念的碰撞,同时也给了年轻一代父母表达心理焦虑的机会,引发了大量参与和讨论。相关话题成功登上热搜,演员热依扎等公众人物也通过一支名为《别教我当妈》的态度视频加入讨论。截至发稿前,话题讨论已登上热搜,阅读量破2亿。从一个小小的地铁站活动,到引爆全网热议,Babycare到底是凭借什么打动了新一代父母呢?
![]()
标签背后的情感共鸣
90后妈妈小佳(化名)撕掉了写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标签。作为一个普通上班族,她承认自己的工作收入并不是非常高,但她说:“不能因为我赚的比老公少,就要让我放弃工作。工作不是一份收入而已,它让我感到自己的价值和被尊重。”
这次活动打动人之处,可能正是说出了像“男主外女主内”这样如今年轻人默默忍受着的,却十分想打破的关于“父母”的陈见,从而引发了思想共鸣和情感共振。
家里有两个娃的小郭(化名)拿出手机,拍下了「坚持自己的热爱才能做孩子的榜样」的标签,她十分感性地说:“这句话太戳心了。常常有人告诉我,‘有了孩子自己的爱好要先放一放’。但是做妈妈也应该能做自己。我热爱音乐,喜欢摇滚。我的孩子将来也会有自己的爱好。我希望我对自己梦想的坚持也能影响到他。”
![]()
一个小男孩拿着「妈妈是超人」的标签说:“妈妈不用做超人。我要成为超人保护妈妈“。而他的妈妈则撕下了「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的标签,她很坦然地承认:”我真的不是一个很坚强的人,泪腺也很发达。“
![]() ![]()
”网上老是拿爸爸带娃来调侃,其实我觉得自己绝对是王者啊,比起我老婆,孩子更喜欢和我玩!“一位推着婴儿车的爸爸手持「爸爸不带娃」标签感慨。
”女人要以家庭为重“”带孩子是妈妈的事“”全职爸爸就是吃软饭“......这些曾经育儿生活中的金科玉律已经成为新一代父母努力想要摆脱的”不合理“标签。而这些直戳人心的标签内容出处,正是Babycare用户社群中真实的父母反馈。
![]()
“我们发现,新一代父母的生育焦虑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还包括心理层面。希望这个活动,能成为年轻父母们发声的一个窗口,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母婴群体,读懂他们的内心。”Babycare负责人这样解读活动的发心。
![]()
”我们不是一群特立独行的爸妈,我们只是一群热爱生活的人,恰好成为了爸妈。“作为妈妈,演员热依扎通过视频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用实际行动为新一代父母站台。在年轻一代看来,当父母和当自己同样重要。微博高赞的一条网友评论也许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父母之爱,不应该被定义。别再教我怎么当妈了!”
![]()
“不想生”背后的心理焦虑
近年来,社会对于生育问题日益关注。国家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从教育、医疗、养老、托幼、女性权益等层面,为家庭减负。但中国新一代年轻人为什么“不敢生,不想生”?除了养育成本之外,心理层面的压力正在成为抑制生育意愿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喜欢讲生育带来的身体上的痛苦。但生育带给女性的冲击不仅是生物性的,更是社会性的。面对母职角色、工作压力、亲密关系、个体生活的四重夹击,大多数现代女性选择放弃个体生活甚至职场机会。可伴随着丧偶式育儿、夫妻关系的淡漠和社会陈见等,个体内心难免崩溃。缺乏理解和尊重常常使得女性对生育或者再次生育产生强烈排斥。同样,社会对于男性角色的固化标签也让有心深度参与育儿生活的爸爸们望而却步。如何在心理上为新一代父母减负,减轻焦虑成为解决“人生”问题的必答题。
![]()
基于对4500万用户和1000万会员的深刻洞察和同理心,此次Babycare与《中国妇女报》联手发起的活动,无疑顺应了社会发展和母婴群体的呼声,让大众心理经历了从“被懂得“到“想发声”的变化,因此也赢得了广泛关注和共鸣。
打造育儿友好型社会任重道远。破除对“爸妈”的陈见,也许是让年轻一代放下思想负担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NO.001) |